打胰島素會不會變胖?還是要繼續打嗎?💉

打胰島素會不會變胖?還是要繼續打嗎?💉

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:「打胰島素會讓人變胖,所以我不想打!」其實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心中的大疑問,尤其是剛開始要用胰島素治療的朋友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幫大家解開疑惑,並且用科學的觀點來看看,到底打胰島素會不會真的變胖,以及如果會變胖,是不是就應該放棄治療呢?🧐

首先,我們得先了解胰島素是什麼。胰島素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荷爾蒙,主要功能是幫忙把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裡,讓細胞有能量可以用。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,無論是第一型還是第二型糖尿病,身體要嘛不產夠胰島素,要嘛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好,所以血糖會一直飆高。這時候,施打胰島素就變成一個重要的治療方式,幫忙控制血糖,避免高血糖引發的併發症,比如心臟病、腎衰竭或是眼睛病變等等。

不過,很多人會擔心,胰島素打下去,體重是不是也跟著往上爬?根據研究,確實有不少人在開始胰島素治療後,體重會增加。像是有研究提到,有些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後,初期體重確實有上升的趨勢,尤其是在治療的前幾個月。這主要是因為胰島素讓血糖進到細胞裡,身體開始儲存能量,而不是透過尿液排出糖分,這樣一來,體重自然就可能增加。另外,如果血糖之前控制得很差,體重可能因為糖分流失而偏低,開始打胰島素後,血糖穩定,體重也會「回補」一些,看起來就像變胖了。💦

不過,這不代表每個人都會變胖啦!體重增加的幅度因人而異,跟原本的體重、飲食習慣、運動量,甚至是胰島素的劑量都有關係。像是有研究指出,如果是用基礎胰島素(長效型的),體重增加通常不會太明顯,尤其是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。而且,現在有些新型的胰島素,比如胰島素德格魯(Insulin Degludec),效果更穩定,體重增加的風險也相對低一些。

更重要的是,體重增加這件事,不是胰島素治療的「必然結果」,而是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控制的。像是注意飲食,避免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,多動一動,這些都能幫忙維持體重。還有,胰島素治療的目的是讓血糖穩定,減少併發症風險,所以就算有變胖的可能性,也不能因此就不打胰島素嘛!要記得,血糖控制不好,對健康的傷害可比多幾公斤體重嚴重多了。🏥

我們台灣人常說「健康是最大的財富」,這話一點也沒錯。如果你因為害怕變胖就不打胰島素,可能會讓血糖飆高,引發更多問題,像是腳麻、手麻,甚至中風、心臟病,這可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。所以,與其擔心體重增加,不如跟醫師討論,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,像是調整胰島素劑量,或是搭配其他藥物,比如GLP-1受體激動劑,這類藥物不僅能控血糖,還能幫忙減重,像是一些大型的治療診引也都有提到,這些藥物對部分患者有很好的效果。

總而言之,胰島素治療確實可能帶來體重增加,但這不代表你會變成大胖子,也不代表你應該放棄治療。關鍵在於跟醫師、營養師好好配合,把握住飲食跟運動的平衡,才能讓治療效果最佳,同時又不讓體重失控。💪

如何在打胰島素的同時控制體重?

講到這,可能有些朋友會問:「既然胰島素可能讓人變胖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啊?」當然有啦!現在就來聊聊,怎麼在打胰島素的同時,控制好體重,不讓自己變成「圓滾滾」!😅

首先,飲食的控制真的是重中之重。胰島素會幫忙把糖分送進細胞,變成能量儲存起來,所以如果你吃太多高熱量、高糖分的東西,像是甜甜圈、珍珠奶茶這些台灣人最愛的零食,能量多到用不完,自然就變成脂肪堆在身上了。所以,建議大家可以少吃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,像是白飯、白麵包,改吃糙米、全麥食物,這些GI值比較低,血糖上升速度慢,對體重控制有幫助。另外,多吃高纖維的蔬菜,比如地瓜葉、空心菜,這些不僅能增加飽足感,還能幫忙穩定血糖。還有啊,蛋白質也很重要,像是雞胸肉、豆腐,可以讓你吃得飽又不怕胖。不過,記得不要過量,畢竟蛋白質吃太多也會轉成熱量啦!

如果不知道怎麼吃,可以找營養師聊聊,像是飲食介入對孕期糖尿病的女性來說,能有效控制體重增加,對一般糖尿病患者也很有用。所以,別小看飲食這檔事,認真調整,效果可是很驚人的!🍎

除了飲食,運動也是不能少的。我們台灣人常說「坐著不動,肉就長出來」,這話真的一點都沒錯!運動能幫忙消耗多餘的熱量,還能提高胰島素敏感度,讓胰島素的效果更好,這樣就不用打太多劑量,體重增加的風險也會降低。根據研究,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對肥胖者來說,不僅能減重,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。不過,運動不用太激烈,像是一天走個30分鐘,騎腳踏車,或者跟朋友去跳個廣場舞,這些都很好。重點是持之以恆,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。還有,如果你有慢性病或是關節不好,記得先跟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免得受傷。

另外,現在有些藥物可以搭配胰島素使用,像是GLP-1受體激動劑,不僅能控制血糖,還能抑制食慾,幫忙減重,像是有研究就提到,這樣的組合對患者來說,血糖跟體重都能有改善。不過,這類藥物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,一定要聽醫師的建議才行。💊

再來,咱們也得正視心理層面的影響。很多人一聽到要打胰島素,就覺得自己「病情變嚴重了」,壓力大到不行,甚至會亂吃東西來抒壓,結果體重反而更失控。根據Wikipedia上的資料,糖尿病管理不只是生理上的控制,心理健康也很重要。所以,如果有壓力,別自己悶著,可以跟家人、朋友聊聊,或者找醫師、心理諮商師幫忙。

總之,控制體重不是單靠胰島素劑量,而是要從飲食、運動到心理健康,全方位著手。記得,胰島素是幫你控制血糖的工具,不是讓你變胖的「元兇」,只要用對方法,你還是可以健康又苗條!🌟

就算會變胖,胰島素還是要打嗎?

最後,來談談一個更核心的問題:「就算會變胖,胰島素還是要打嗎?」答案是:當然要!為什麼?因為不打的後果,可能比變胖嚴重百倍!😱

血糖長期控制不好,對身體的傷害可是全面性的。像是高血糖會損害血管,增加心臟病、中風的風險,還可能導致眼睛失明、腳截肢,甚至腎衰竭,這些可都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併發症。根據統計,第二型糖尿病如果不控制好,會大大提高這些併發症的發生率,而胰島素治療是目前最有效、最直接的控制血糖方法之一,尤其是對那些口服藥效果不好的患者來說。所以,就算擔心體重增加,也不能因為這個小問題,放棄一個能救命的治療方式。你想想,如果因為怕胖不打胰島素,結果血糖飆高,進了加護病房,那才真的是「賠了夫人又折兵」嘛!

再說,體重增加這件事,並不是完全無法避免的。前面已經講過,飲食跟運動調整得好,體重增加可以控制在最小範圍,甚至有些人搭配新藥,還能邊打胰島素邊減重!像是前面提到,胰島素搭配GLP-1受體激動劑,不僅血糖控制得更好,體重還有減輕的可能。另外,胰島素治療也不是一成不變,醫師會根據你的狀況,調整劑量跟種類,像是有些長效胰島素,體重增加的風險就比較低。

還有,台灣的醫療團隊都很專業,你可以跟醫師、護理師多討論,像是胰島素怎麼打、飲食怎麼吃,他們都能給你很好的建議。記得,糖尿病治療是一個長期抗戰,胰島素只是其中的一個工具,目的是讓你活得更健康、更長久。所以,別因為怕胖就抗拒治療,應該把焦點放在整體健康上。💙

再來,我們也得給自己一點鼓勵。糖尿病不是你的錯,治療過程中的小挫折,比如體重增加,也不是你的失敗。重要的是,你願意為自己的健康努力,這已經是很棒的第一步了!像是我身邊有朋友,剛開始打胰島素時也擔心變胖,但後來他認真控制飲食,每天走路半小時,結果不僅血糖穩定,體重也沒啥變化,現在整個人精神都變好了!所以,別害怕,胰島素不是敵人,是你的盟友,只要用對方法,你一定能戰勝糖尿病,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!

咱們台灣人常說「人要顧好自己」,現在就從好好控制血糖開始吧!如果你還有疑慮,趕快找醫師聊聊,別拖著,健康可等不得哦!💪

附錄 – 參考資料來源

  • 1. ‘Insulin degludec/insulin aspart (IDegAsp) treatment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 experienced un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: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’ – Cakmak R et al., Endocrine Regulations, 2025.
  • 2. ‘An overview of insulin therapy for the non-specialist’ – Home PD, Diabetes, Obesity & Metabolism, 2025.
  • 3. ‘Efficacy, Tolerability, and Safety of Glucagon-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s (GLP1-RA)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Diabetes’ – Zelada H et al.,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, 2025.
  • 4. ‘Comparative effect of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on metabolic improvements and regulation of Cidea and Cidec in obese C57BL/6 mice’ – Lu X et al., PloS One, 2025.
  • 5. ‘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routine care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prevention: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’ – Wang L et al.,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2025.
  • 6. ‘Type 2 Diabetes Mellitus: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athophysiology, Comorbidities, and Emerging Therapies’ – Singh A et al.,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, 2025.
返回頂端